譯:余韋達
根據全球資訊網協會(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在〈無障礙在數位領域的商用案例〉的網頁中提到,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加速,數位無障礙已從單純的社會責任,演變成不容忽視的商業戰場。在開發國家中,平均壽命超過 70 歲的人口,有11.5%的時間會因為各種障礙需要輔助科技的協助。這意味著光是高齡市場,就有著超過2.3億人的潛在使用者。
「無障礙設計早已不是慈善事業,而是推動創新的重要動力。」Google 無障礙工程總監 Eve Andersson 指出,從語音助理到自動駕駛,許多改變人類生活的創新,都源自於解決障礙者的需求。這股趨勢正吸引越來越多企業投入——從蘋果、微軟到巴克萊銀行,全球各企業的領導品牌紛紛將數位無障礙納入它們的核心戰略中。
研究指出,重視數位無障礙的企業,除了社會責任的層面上,還能在四個面向都能獲得實質上的效益:驅動創新研發、提升品牌價值、擴大市場觸及、降低法律風險。以全球最大零售商Target為例,一場關於無障礙的爭議不僅要付出高達900萬美元的賠償金,更促使該公司徹底改變其數位策略,最終反而開創更大的市場機會。
當創新遇見無障礙:科技巨頭的意外收穫
「無障礙問題的解決方案,往往成為明日的主流創新。」Apple 無障礙政策與計畫總監Sarah Herrlinger的這句話,完美詮釋科技產業的重要趨勢之一。早在2000年代初期,Apple就經歷了一個關鍵時刻:當時擁有 23 個校區的加州州立大學系統,因為 iTunes U 教育平台無法支援視障學生使用,而被迫禁止教師使用該服務。面對這個挑戰,Apple 選擇創新而非抗辯,積極與校方合作,最終在 Mac 和 Windows 平台上都實現了完整的無障礙支援,不只解決了眼前的問題,更為日後的教育科技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這種創新精神在 iPhone 的 VoiceOver 功能的開發過程中再次展現。這項原本為視障者設計的螢幕朗讀技術,促使 Apple 重新思考觸控介面的互動模式。在開發過程中,工程團隊發現基於手勢的操作方式不只適用於視障者,更為所有使用者帶來更直覺的體驗。這項創新讓Apple 獲得美國全國盲人聯合會的特別表揚,更為後來智慧型手機的人機互動設計開創了新典範。
Google 則將無障礙需求轉化為人工智慧的突破點。公司的無障礙工程總監 Eve Andersson 透露,許多看似與無障礙無關的創新,其實都源自於協助特殊需求者的研究。例如,為視障者開發的視覺描述技術,推動了機器學習在影像辨識領域的進展;而自動語音辨識技術,則是從協助聽障者轉譯對話開始,逐步發展成今日備受歡迎的語音助理。
這種「意外收穫」並非偶然。根據 Forrester Research 針對微軟(Microsoft)委託的研究發現,當無障礙設計被納入產品開發週期時,不僅可以降低後期維護成本,更能提升整體用戶滿意度。以回應式網頁設計(Responsive Web Design)為例,這項現今網路開發的標準做法,最早就是源自於無障礙網頁需求,為行動裝置的普及奠定重要基礎。
數據顯示,重視無障礙設計的企業在創新表現上往往領先同業。這不僅體現在專利數量上,更反映在產品的使用者體驗評價。「當你為極端的使用場景設計解決方案時,往往能發現到會影響所有使用者的重要問題。」Google的 Andersson 補充說,這正是無障礙設計能夠推動整體創新的關鍵。
無障礙策略:現代企業的品牌致勝關鍵
「在巴克萊銀行,無障礙不只關乎障礙,而是幫助每個人都能在任何情況下使用數位服務。」巴克萊銀行數位無障礙部門總監Paul Smyth的這席話,道出了無障礙設計對企業品牌的深遠影響。作為全球金融業的領導品牌,巴克萊銀行將無障礙納入企業文化的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借鏡。
這家擁有 300 年歷史的銀行,並非一開始就是無障礙的倡議者。而轉捩點發生在他們發現到,光是英國,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庭的年度消費就高達 2,490 億英鎊。但更重要的是,在推動無障礙改革的過程中,巴克萊銀行發現這不僅是服務特定客群的問題,更是提升整體客戶體驗的關鍵。他們製作的無障礙教育動畫在 YouTube 上獲得廣大迴響,不只提升了品牌形象,更帶動了內部員工對無障礙的認同。
微軟的轉型故事則更富戲劇性。在2015年之前,這家科技巨擘曾因忽視無障礙需求而飽受批評。但在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帶領下,微軟徹底改變了公司的方向。納德拉親身經歷了照顧特殊需求孩子的挑戰,這讓他深刻體認到科技的包容性有多重要。在他的推動下,微軟不只改善了產品的無障礙功能,更將這個理念深植於企業文化中。
「當企業認真對待無障礙,不只是遵守法規,而是真正傾聽與創新時,品牌價值自然會跟著提升。」這是來自《財富》百大企業研究的重要發現。這項針對高績效企業的研究顯示,將無障礙納入多元化策略的公司,往往能在人才招募、員工保留和品牌聲譽等面向都取得優異表現。
無障礙市場:機會與挑戰並存的新戰場
「當我們為了符合法規而提供播客逐字稿時,意外發現這不只服務了聽障朋友,更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成長動能。」《This American Life》的製作團隊分享了這個令人意外的發現。這個在全美擁有超過210萬聽眾的國家公共電台(NPR)節目,在 2011 年因應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規定而開始提供完整逐字稿,結果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穫:網站流量增加了6.86%,不同語言的讀者大幅成長,更重要的是,觸及了許多在吵雜環境或需要快速查找內容的新用戶。
然而,並非所有企業都能及時看到這樣的商機。美國零售巨頭 Target 在 2008 年就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因為網站無法供視障者使用,不只賠償了600萬美元的集體訴訟金,還得支付超過 300 萬美元的律師費,更被法院要求長期接受網站無障礙監督。這個案例成為業界警示,也凸顯了數位無障礙從「選項」轉變為「必要」的關鍵時刻。
全球法規的演進正在加速這個趨勢。從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帶來的全球性影響,到歐盟《歐洲無障礙法案》(European Accessibility Act)的具體規範,再到挪威對違規企業開罰的積極執法,都顯示出無障礙已成為企業不能忽視的基本要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即使缺乏明確的聯邦法規,法院也越來越傾向支持要求網站無障礙的訴訟。
但真正的商機在於市場規模。全球超過 10 億的身心障礙人口只是起點,隨著人口老化,在平均壽命超過 70 歲的國家中,人們的一生平均有 11.5 %的時間會面臨某種形式的障礙。這創造出一個市值預估上看6.9兆美元的延伸性市場。更重要的是,無障礙設計帶來的效益往往超出預期:從戶外觀看手機時的高對比度設計,到在開車時使用語音控制,許多原本為特定族群設計的功能,最終都成為所有用戶喜愛的特色。
「企業需要認知到,投資無障礙不只是規避風險,更是搶占先機的關鍵策略。」微軟的研究指出,當無障礙設計被納入產品開發的早期階段,不只能降低後期改善的成本,更能創造更好的使用者體驗,進而擴大市場影響力。
數位無障礙:未來企業的致勝關鍵
從現在往回看,數位無障礙已經從單純的社會責任,演變成企業不可忽視的策略性議題。從Apple 的 VoiceOver 到 Google 的 AI創新,從巴克萊銀行的品牌轉型到 Target 的慘痛教訓,這些案例都在告訴我們同一件事:在數位時代,無障礙不再是額外的成本,而是推動創新、擴大市場的重要引擎。
產業專家建議,企業在規劃數位轉型時,應該將無障礙納入核心戰略考量。W3C 也指出,及早導入無障礙設計的企業,不只能節省後期調整的成本,更能在四大面向獲得顯著優勢:產品創新能力的提升、品牌價值的強化、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法律風險的降低。特別是在全球人口快速老化的趨勢下,估計有超過2.3億人將因年齡增長而需要無障礙功能,這個數字還在持續成長中。
「關鍵在於改變思維,」巴克萊銀行的Paul Smyth強調,「當我們不再把無障礙視為合規要求,而是視為創新機會時,整個策略方向都會不同。」這個觀點得到了實務的支持: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顯示,將無障礙納入產品開發週期的企業,在客戶滿意度和市場表現上都明顯優於同業。
展望未來,隨著數位科技更深入生活的每個層面,無障礙設計的重要性只會與日俱增。對企業來說,現在正是布局的關鍵時刻:那些能夠及早認知並把握這個趨勢的組織,很可能就是下一個十年的市場領導者。畢竟,在這個強調包容和多元的時代,真正的創新,應該是為所有人創造價值的創新。
參考資料:
“The Business Case for Digital Accessibility”:https://www.w3.org/WAI/business-case/
Photo by Nguyen Minh on Unsplas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