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 數位創新盃 全國電子書設計大賽

顯示具有 Amazo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Amazo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11月12日

【數位閱讀趨勢論壇】 

產業趨勢

  • 【數位閱讀趨勢論壇】 (聯合新聞網)
  1. 出版的數位未來 掌握作者與內容重組力
  2. 虛實整合、跨界營銷 電子書的新契機
  3. 改變出版思維 內容免費可能賺更多
  4. 「羊毛出在狗身上,讓豬來買單」....內容業者的契機?
  5. 跳脫傳統思維堅守內容原創與豐富性

      業界動態

      活動訊息

      2010年3月2日

      數位出版的成本經濟學


      (Photo credit: cc via Flickr by amalthya)

      當亞馬遜將電子書定價為$9.99時,出版商們抗議亞馬遜挾通路優勢以強取他們的內容。

      當iPad推出,亞馬遜讓步,出版社得以電子書價格定為$14.99時,消費者卻又藉著「一顆星評價」抵制漲價。

      可見數位出版,為大家帶來許多關於成本的遐想。

      作者心裡想:「當出版社不用再負擔倉儲與物流的成本,我應該得到書價80%的版稅。」;消費者心裡也盤算著:「電子書的價格至少要訂在紙本書的三分之一吧!」

      但事實上,製作一本電子書的成本究竟多少?節省下來的成本又該如何分配?紐約時報記者Motoko Rich(推特:@motokorich)透過訪談出版業者及顧問後,做了一些簡化過的成本估算,也許藉由這些例子,我們能更快的找出正確的價格。

      在美國,精裝版紙本書的平均書價約為26美元,而其中的一半由零售商賺走,出版商僅拿到13美元。

      $13當中,封面設計、排版、編輯等工作,佔了$0.8。而紙書無可避免的還有印刷、倉儲、及運送等成本,這些約佔$3.25。而賣書,也需要行銷成本,雖然成本的高低取決於該書的市場價值,但估計佔$1。

      最後還有作者。作者一般會得到書價15%的版稅,也就是$3.9。剩下的$4.05,就是出版商的真正拿到手的利潤,而這些利潤還需要再扣除員工薪水、辦公室租金、水電費...等等營運費用。


      接下來看看電子書。若按照與Apple的協議,出版商可將價格設定為$12.99;三七分帳,每賣出一份電子書,出版商拿到$9.09。

      其中出版商需花$0.5將文字轉換成電子檔、排版及編輯等工作;行銷活動則佔$0.78。至於電子書之作者版稅,盡管議論紛紛,大致介於書價的25%與毛利的25%之間,也就是$2.27到$3.25之間。

      最後出版商會剩下$4.56$5.54的利潤。

      相同的計算,當定價為$9.99時會是這樣分配:

      紐約時報的計算,電子書賣12.99美元時,出版商的利潤確實比賣紙書26美元時,有所成長(0.5美元到1.5美元),且作者可拆得較高的版稅、消費者也能買到(比紙本書)便宜的電子書,但出版商多拿到的幅度,並沒有大可以讓消費者用三分之一的價格買書、讓作者抽到一半以上的版稅。

      另一方面,出版商也仍在擔心,當電子書市場大幅度成長,導致越來越少人購買紙本書時,原本製作紙本書的固定成本將無法打平,反而損害到既有的獲利。

      只是,這些顧慮,正如同微軟的Office軟體之於Google文件、音樂CD之於MP3下載。當前朝霸主還在捍衛過往榮光之時,後起之秀正勢不可當地踏著新浪潮而起。

      相同的事情正發生在出版產業。若不想被後起之秀取代,傳統出版業者就必須思考數位出版能夠接觸到哪些潛在的讀者、激發出哪些過去不存在的閱讀行為、進而挖掘出前所未見的閱讀市場。

      資料來源:New York Times: Math of Publishing Meets the E-Book
      圖片來源:改編自紐約時報的圖表:The Economics of Producing a Book

      Update: 本篇原文在美國經過不到24小時之發酵,已有上千個議論。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密切注意,我們也會盡力整理報導。

      為什麼只討論$26、 $12.99和$9.99?這是目前美國市場的主流定價。那麼可不可能電子書只賣3.99或5.99?若作者直接跳過出版商,自己和平台商合作,自己就可拿出版商的利潤?這樣電子書的價格不就下來了?這的確是可能的,而且正在發生中。作者跳過出版商,一切自己料理,行銷得靠自己,除了大作家有辦法,不然就得靠平台的機制,讓新興作者出頭。

      另,行銷費用真如紐約時報所言,僅佔$1或更低嗎?每一家出版商的人事管銷費用也不同,沒扣除這些,說是出版商拿的利潤,其實有些牽強。出版商除非能有幾本量很大很大的暢銷書,不然很難平均到行銷費用這麼低,但又有多少紙書或電子書可以衝到萬本,甚至千本呢?

      2009年5月8日

      大很多,價格也很大的Kindle DX

      (圖片來源:amazon.com) 2009年5月6日Amazon正式公布大尺寸Kindle DX,面板真的很大(9.7 英吋,約24公分),但是價格也很不便宜,要價489美元。其他就如之前的預測一般,和教科書商展開合作。 Kindle DX和Kindle 2外表長相幾乎相同,就是大了一號。功能幾乎一致,最大的不同,只有兩個: 1. DX橫、直皆可看,很方便看圖和表。 2. DX可看PDF文件。使用者可將自己的PDF文件傳上DX看。換句話說,自己寫的文件、筆記、圖,或在別處買或拿到的PDF書籍,都可在Kindle DX上看到。(嗚,嗚,山寨版的內容有地方住了!) (圖片來源:Sillicon Alley Insider) 同時,在此次Kindle DX的記者會上,貝佐斯(Jeff Bezos)另一個驚人的宣告就是:Kindle版的電子書已經佔Amazon書籍販售比例高達35%之多。 35%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大家都很狐疑,但可以確定的是,電子版本的內容販售,早已脫離「試水溫」的實驗階段,真實地走入商業市場運作之中。 延伸閱讀: ‧Amazon.com Kindle DX介紹(有影片和比較圖)Kindle Books Now A Shocking 35% Of Sales When Kindle Version AvailableLooking to Big-Screen E-Readers to Help Save the Dail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