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 數位創新盃 全國電子書設計大賽

顯示具有 iPad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iPad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8月22日

[課程快遞]簡單學會iPad互動式電子雜誌

iPad自去年上市之後,掀起一股全球雜誌數位化的熱潮,全球各大知名雜誌紛紛推出iPad版的電子雜誌,電子雜誌已經不像之前只是單純的PDF格式,而是加上許多了與讀者互動的功能。 

為了加速雜誌產業數位化,台北市雜誌商業公會特開設「專業美編養成班:簡單學會iPAD互動式電子雜誌」課程,邀請雜誌業界知名業者與Adobe Indesign CS5.5認證課程專業講師,針對數位排版觀念與實作兩部分,教導電子雜誌的排版設計概念與Indesign軟體教學,讓美編人員學習做出有FLASH、影音、圖片效果的互動式電子雜誌。

對象:美編人員的在職培訓、新進員工的職前訓練、社會新鮮人的就職準備
 Ps.本課程使用Adobe InDesign CS 5.5中文版授課,建議報名者需有Adobe InDesign軟體實際操作經驗者為佳

時間: 9/20-21 (三、四) 或9/27-28 (三、四) 09:30-17:30,兩梯次,每梯次12小時 (每班30人)
地點:巨匠電腦台北東區認證中心(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169號4F之1)
主辦單位: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
協辦單位:Adobe
議程:
第一天
9:00-9:30
報到

9:30-9:45
開場
9:45-10:45
數位出版的編輯與製作流程
l 數位vs紙本雜誌出版流程的差異
l 數位出版流程中美術編輯的角色
陳穎青 
貓頭鷹出版社社長
10:45-11:00
休息
11:00-12:00
e-magazine電子雜誌的排版與設計
l  新載體:手機、ipad平板電腦等的閱讀模式
l  美術設計者應該要知道的電子媒體特性
蕭中男
城邦文化數位出版部創意總監
12:00-13:30
午休
13:30~15:00
Adobe 數位出版與業界應用概況
1.       Adobe 數位出版流程
2.       InDesign 數位出版功能介紹
3.       上架販售模式與個人出版探討
4.       業界範例應用剖析
何柏杰(MARIO)
15:00~15:20
休息
15:20~17:30
製作數位互動雜誌事前準備
1.       下載安裝 Adobe Folio Producer Tools
2.       申請 Adobe ID
3.       啟動 Acrobat.com 帳號
4.       連線測試
5.       建立數位雜誌檔案架構
6.       製作測試雜誌封面
何柏杰(MARIO)
第二天
9:00-9:30
報到
9:30-12:00
電子雜誌互動功能製作剖析與範例介紹之ㄧ
1.     幻燈片互動設計應用
2.     連續圖片互動設計應用
3.     360 環場互動設計
4.     影音互動設計
何柏杰(MARIO)
12:00-13:30
午休
13:30-17:00
電子雜誌互動功能製作剖析與範例介紹之二
1.       HTML 5 整合互動設計
2.       超連結互動設計應用
3.       圖片縮放互動設計應用
何柏(MARIO)
17:00-17:30
結業
活動費用:
資格\報名日期
9/2 前報名費
9/2 後報名費
會 員
NT $ 4,000
NT $ 4,500
非會員
NT $ 4,500
NT $5,500
教授、學 生
NT $ 4,000
NT $ 4,500
軍公教人員
NT $ 4,000
NT $ 4,500
備  註
.本課程享有:課程講義、午餐、精緻茶點、證書
5 人以上( 5~9人)團報,可再享9折優惠
10 人以上( 含10 人)團報,享85 折優惠
.老師、學生已享折扣,恕不再接受團報

截止日期:請於9月9日(五)前完成報名、繳費動作
活動洽詢: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 蔣艾璇
電話:02-25015696、傳真:02-25015697
email:ivy_jiang@magazine.org.tw

注意事項:當天無法出席但已繳費者,請於活動前三天告知,費用可抵本會其他活動;無故缺席者,恕不退費或抵用。


報名表下載:請按這裡

2011年6月15日

數位出版新一章:HTML5的雜誌或報紙

流暢度極佳的HTML5雜誌目錄顯示(圖片來源:《運動畫刊》YouTube影片
2009年底,我們介紹了時代雜誌的一支影片,臆想那是2010年數位雜誌的樣貌。

2010年初,iPad來了,緊接著我們看到各大雜誌都推出了iPad app

但是,蘋果的In-App訂閱制度,讓內容業者綁手縛腳。時至今日,內容業者數位化流程已逐漸改造完成,HTML5日益成熟,連網環境也更快速而普遍,成熟的金流方案又不缺,因此網頁瀏覽器版本(或所謂的web app)是內容業者在iOS App Store或Android App市場上架外,另外可考慮的選項之一。

《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在2011年5月中展示了他們的HTML5雜誌原型,無論是目錄顯示、廣告互動、照片影片的呈現,以HTML5所製作的web app絕不輸給iOS app,推薦大家一定要看完以下影片。



《運動畫刊》還在展示原型,英國的Financial Times馬上身體力行,最近直接在iOS app裡要讀者轉換成web app,強調web app快速好用、不需事先下載、內容也隨時更新...。所以這裡建議大家下載FT的iOS appweb app,兩相比較看看,如果有Android朋友也可試試。

iPad上FT web app的截圖
為什麼要推web app呢?並不是說一定要放棄iOS或Android,而是內容商既然已開始以數位流程產製內容,將數位內容打包到各平台,也只是「舉手」之勞(好啦,所謂的舉手也是很累的),但直接走web,最大的好處在於:
  • 內容商直接和讀者接觸,可直接了解讀者喜好。
  • 不需繳「稅」給平台商,讀者訂閱的錢直接入袋。
  • 不需被平台商審核內容,新內容可直接推出。
這就是為什麼Playboy雜誌最近也推iPad web版,無論看幾期,反正讀者就是直接在Playboy網頁上付費就對了。
用iPad連上i.playboy.com, 右邊可點選想看的雜誌
點選後,網頁上直接購買
準備好了嗎?嗯,HTML5雜誌和報紙來囉!

延伸閱讀:
  1. 什麼是HTML5?-維基百科
  2. Dive into HTML5 -全文免費電子書,紙本由Oreilly出版
  3. HTML5 Showcase -Apple提供的HTML5功能展示頁面

Update:有人問HTML5和EPUB3的關係,兩者不盡然等同,但趨近。以下兩張圖可供參考,有興趣的人,可在此TOC2011網頁詳細看,並下載PDF研究。

2011年5月10日

[課程快遞]電子書設計排版製作、iPad互動電子書製作

電子書設計排版製作

上課時間:
5/14~5/28假日班
6/17~7/08週一三五夜間班
課程連結:http://www.iiiedu.org.tw/taipei/edm/Cma303.htm
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主旨:
讓你可以由平面印刷設計的市場
快速轉進電子書的市場

電子書閱讀器已進入成熟的階段,各家大廠紛紛加入市場爭奪戰
在硬體設備成熟的情況下,一個閱讀器可安裝上千本的電子書
內容的提供就越顯重要,不想錯過電子書市場的先機
就要積極將現有的平面排版書籍、雜誌,透過應用軟體
將它轉成能夠銷售的電子書

Adobe Indesign CS4軟體,能夠快速將您已經製作完成的內容
轉換成電子書閱讀器可以閱讀的書籍
並能進一步結合Flash變成互動媒體

本課程內容以Indesign為主要教授內容
並分析不同規格電子書的差異與市場需求

讓你可以由平面印刷設計的市場
快速轉進電子書的市場

iPad互動式多媒體電子書製作

上課時間:
5/14~5/15假日班
6/25~6/26假日班
課程連結:http://www.iiiedu.org.tw/taipei/edm/CMA203.htm
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2011年2月22日

[活動快遞]如何製作個人 iPad/iPhone 多媒體互動電子書初級班

聯盟樂意為各位會員代發活動訊息,請將活動內容寄至pr@dpublishing.org.tw

以下為奇多比公司所舉辦,製作iPad電子書的課程,歡迎踴躍參與。

如何製作個人 iPad/iPhone 多媒體互動電子書初級班

目的:
幫助大家輕輕鬆鬆產製多媒體互動電子書app,在AppStore發光發熱!

參加對象:
所有對製作iPad/iPhone 電子書app有興趣的人,不會寫軟體又找不到門路出版行動軟體,熱切希望在AppStore出版自己的電子書app,發佈全世界

時間:2011/3/10 晚上7:00
地點: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延平分部大新館,R208

什麼是多媒體互動電子書app?
數位時代的電子書比比皆是,ePub與PDF檔案的純閱讀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需求,想要吸引讀者,增加與讀者的黏著度,莫過於是可以與讀者互動,連結多媒體的電子書app,不管是影片、聲音、圖片、地圖導航、網頁連結或是內頁跳連等多媒體效果都可以在Presstation愛出版讓你一次到位,還等什麼?趕快報名參加~

課程大綱
  1. 從Web3.0到智慧型手機的行銷趨勢
  2. AppStore軟體趨勢分析
  3. 如何準備電子書素材、底稿設計、錄音、後製、轉檔、上稿、編輯以及加入各種互動多媒體
  4. 如何利用電子書出版工具,不需要軟體技術,製作電子書app
  5. Presstation使用教學
  6. 精彩實務案例解析
備註:凡參加《如何製作個人 iPad/iPhone 多媒體互動電子書初級班》的朋友即可享有一年免年費的帳號使用 (平台使用年費原價NT $ 3,000 元),不限出版數量,以及提供專業顧問協詢一次、不定期教育訓練服務。

如何報名最近的講座
《最新講座時間:2011/3/10, 晚上7:00;地點: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延平分部大新館,R208》
步驟一:填寫《如何製作個人 iPad/iPhone 多媒體互動電子書初級班》報名表
步驟二:請在講座開課前,匯入報名費用,匯款完成後,請Email到:info@chidopi.com告知以下資訊:
  1. 您的Email
  2. 匯款帳戶名稱與匯款帳號後五碼
匯款資訊
現場報名 800 元,3/8前完成匯款優惠價500 元。

匯款帳號:
奇多比行動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之帳號如下:
銀行: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分行:台北分行
帳 號:202-09-05156-0
受款人帳號:奇多比行動軟體股份有限公司

活動網址:http://www.presstation.com/page.php?id=26
主辦單位:奇多比行動軟體www.chidopi.com
連絡Email: info@chidopi.com

2011年1月24日

[課程快遞]iPad互動式數位雜誌實作


課程名稱:iPad互動式數位雜誌實作
開課日期:100.3.26-100.3.27 周六日 共12小時
課程連結:http://www.iiiedu.org.tw/taipei/edm/cma203.htm
主旨:包含影音格式在內的互動式數位雜誌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數位教育研究資訊技術訓練中心

iPad至2011年已銷售2千萬台以上
更帶動平板電腦普及風潮
對於可以包含影音互動內容的電子書
比起電子閱讀器內純文字的電子書
更能吸引讀者的注意並激起購買慾望

全球已超過50本期刊或報紙使用adobe的Digital Publishing Suit方案
能夠將文字化的電子書加入更多影音互動效果
並能將製作好的電子雜誌期刊等數位檔案資料
封裝成iPad可以讀取的格式
上傳到App Store販售

所有的製作過程
講師會一步一步帶領學員操作
並解說製作流程以及如何封裝與上傳到App Store販售

2010年7月23日

真正的Social Media誕生:FlipBoard for iPad

註:本篇文章為聯盟邀請的客座文章,作者tenz。此為原文連結 我們經常會説 Twitter、Facebook、Plurk 是「社群媒體」,因為這些社群網站同時也具有強大的內容聚合、產生與推送力量,所以可以看成是一種媒體;但從今天開始,似乎不能再將「社群媒體」套在這些 SNS 上了。因為,真正有資格稱為 social media 的 FlipBoard for iPad 誕生了! FlipBoard 看起來就像一本真正的雜誌,只是內容並不是由任何單一媒體供應,而是由你在 Twitter 和 Facebook 上的朋友提供。FlipBoard 會自動把朋友在 FB 和 Twitter 上分享的網站、圖片或影片收集起來,透過軟體的重新編整,變成類似雜誌風格的版面呈現出來。因為每個人在 Twitter 和 FB 上有不同的親朋好友,大家隨時都在分享許多新的內容,所以每次打開 FlipBoard 時,看到的內容也都是最新的內容。 為什麼説 FlipBoard 是真正的 social media? 因為它幾乎完美地結合社群和媒體應有的特性和長處。但是它到底有多厲害?在細說分明之前,我想先花點篇幅,講一下社群媒體的一些現況,這樣才能了解 FlipBoard 解決了哪些問題,帶來什麼新的契機。

社群內容的產生與消費

在 Twitter、Facebook 等社群網站上,我們會看到許多親朋好友推薦的內容,像是親朋好友分享正在看的網頁、或是上傳並分享給相片或影音等等。 不論這些內容是由親朋好友自己產生的,還是別人產生的,它和一般內容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些內容都是由親朋好友所分享或推薦的。基於親朋好友和自己可能會有較陌生人更多的共同興趣或共同關注,因此這些內容的「相關度」會比一般由單一媒體提供的內容更高,更貼近我們的興趣。這就是所謂的「社群內容」。 使用者大量在 Twitter 和 Facebook 分享或消費這些社群內容,但是 Twitter 和 Facebook 的界面,並不是為消費社群內容而設計的,這對社群內容的消費來說並不友善。 首先,不論是 Facebook 和 Twitter,訊息的排列邏輯是依訊息的時間新近度來排列,而不是依照訊息的重要性(Facebook的人氣動態有考慮訊息的相關性,但排列的大原則仍是時間)。不論是CNN的重大新聞,例如某地被外星人侵略的第一手照片,還是你朋友在捷運看到一個妹拍下來的照片,在 Twitter 和 FB 上的呈現方式是完全相同的。但媒體卻不是這個邏輯。媒體的邏輯是重要的新聞要佔較大的篇幅,訊息的新近度則不是最重要的。 其次,在 Twitter 和 FB上,我們看到的內容分享,多半只是連結;特別是 Twitter,受限於訊息長度,往往連完整的連結都不能放,只能放個看起來不知是什麼的短網址;FB 稍好一點,起碼可以看到標題、縮圖和一點引言,但無論如何,你都得點一下那個連結,才能看到內容。所以社群內容在 Twitter 和 Facebook 上並不能直接消費,中間仍有一些操作步驟要做,這就構成一些內容消費的障礙。 FlipBoard 看起來像是這些問題接近完美的解決方案。首先,它用雜誌的版面來解決社群內容呈現的問題。FlipBoard 取得你的社群內容後,會利用演算法決定每則訊息的顯示方式,對你可能比較重要的訊息(例如較多朋友 retweet 或按讚、由互動較密切的朋友分享等等),會用較大的篇幅顯示,這就符合傳統媒體呈現訊息的邏輯。另外,FlipBoard 會預先取得內容的標題、引言和縮圖,所以即使你的朋友在 Twitter上分享時,只放了一個連結,你還是可以在 FlipBoard 上預覽他分享的內容,不需要自己連去該網站。 當然,FlipBoard 也沒有忘記互動這回事。即然內容取之於社群,當然也可以用社群的邏輯回饋給社群;翻成白話就是你可以對內容按讚或 retweet 以推給更多人看、發表回應,和你的親朋好友交換意見,一如在 Twitter 或 FB 上。 ▲FlipBoard的封面,就是你的朋友分享的照片;內容則是來自Facebook、Twitter上分享的內容。圖片取材自 ReadWriteWeb。 所以,對使用者而言,FlipBoard 真的就是專為自己所量身打造的社群媒體:有大量且時時更新,全由朋友推薦的內容,用精美而容易閱讀的界面來呈現,還可以和社群朋友就內容進行互動。說它是真正的「社群媒體」,FlipBoard 絕對當之無愧。

媒體的「代工化」將不可避免繼續加深

FlipBoard的出現,無疑是個革命。FlipBoard 已經吸引眾多人的注目。除了 Robert Scoble 寫了一篇很長但值得一讀的專訪(文章影片)之外,也有不少投資人準備金援 FlipBoard。我相信類似的軟體也會一個接著一個出現。 這對傳統的網站和媒體有什麼衝擊? 我能夠想到的衝擊是「代工化」的持續加深。 網路使用者在消費內容時,其實已經愈來愈依賴「內容代理人」,但誰來扮演內容代理人的角色?其實一直在換人做做看。第一代的內容代理人當然就是入口網站,例如 Yahoo!奇摩新聞,因為聚合了大量新聞媒體提供的內容,使用者無需自己造訪各個新聞網站,就能看到大量新聞內容;在便利性的考量之下,直到今天 Yahoo!奇摩新聞的流量都遠超過合作媒體自身官網的總合。 第二代的內容代理人就是搜尋引擎。使用者根據自己的需求,尋找自己需要的內容,而不是在大量內容中大海撈針。 這兩個世代的內容代理人,都將內容原始來源的媒體一步步推向邊緣;媒體不再自己完全擁有最主要的閱聽人,而是逐漸變成這些代理人的「內容代工者」。這些代理人只需要部分內容,和內容無關的就被濾掉,例如廣告和活動訊息等等。(但媒體網站也可以因為這些代理人的推薦連結,得到更大的流量。) 第三代的內容代理人變成社群。社群成員彼此分享內容的連結,再透過社群網站來交換並消費內容。我們已經看到這種內容消費型態的巨大力量:分享到 FB、Twitter 或噗浪上的連結,往往會帶回三五倍甚至更高的連回點擊,也因此幾乎所有內容網站不約而同都加上分享到社群網站的按鈕。 像 FlipBoard 這樣的社群媒體成為主流之後,社群做為內容代理人的力量將會進一步加強;媒體產生的所有內容會有更大的比例必須先經過社群的「篩選」,才會抵達閱聽人處。所以媒體本身不可避免會更加成為單純的內容生產者,廣告與無關內容的訊息就更容易被濾除,因為那不是社群想看的東西。 我很擔心媒體會因為這樣而關上大門,就像 Rupert Murdoch 的新聞集團對 Google 關上大門一樣。 但是,新的內容閱讀價值鏈中,做為內容生產者的傳統媒體,是不是注定要變成利潤微薄的代工業者呢?我想也未必一定如此。一種可能是發展出合理的拆帳模式,內容聚合者提供廣告拆帳給內容提供者,一如 Yahoo! 在美國發展出的廣告結盟關係;另一種可能是在這麼龐大的社群中找到分眾商機,以更專業的內容來服務願意付費的閱聽人和廣告主。 另外,媒體也必須開始思考:如何讓自己產生的內容更容易為社群所樂意分享。我們已經看到社群分享的力量,但這力量加上 FlipBoard 這類軟體的幫助,有可能放得更大。屆時哪個媒體更能擁抱社群,對社群更加開放,就能從社群身上得到更大的回饋。 總之,像 FlipBoard 這樣的社群媒體,我相信一定會變成未來的主流,而且整個產業鏈還是可能找到可行的商業模式,這樣對使用者來說才是福音;雖然我還不知道那會是什麼模式。 XD

2010年4月19日

無所不在的數位閱讀體驗-Kobo


2008年9月,加拿大最大的實體書店Indigo遭遇一個問題:「如果接下來紙書銷售量在未來五年之間,每年都會下降5%~10%,我們該怎麼做?」

Indigo的回答是,與其將市場讓給別人,不如成為自己的競爭者,跨入eBook產業。這,就是Shortcovers(Kobo的前身)的由來。

2009年2月,Shortcovers上線時以支援智慧型手機iPhone、Android、BlackBerry與Palm Pre要目標,因為這樣可以讓想買電子書的人,以手邊現成的工具就可體驗電子書。同時其電子書平台,也支援Mac、Windows PC、以及Sony的eReader閱讀器。

2009年12月,Shortcovers改名為Kobo,正式從Indigo spin off,成為獨立經營的公司。

Kobo最強調的價值有三點:
開放格式:Kobo的電子書採用開放的ePub格式,只要支援ePub格式的裝置(包含電腦、電子書閱讀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都可以閱讀。

任何裝置都可閱讀:因為讀者們仍在摸索適合自己的閱讀裝置,有些人選擇閱讀器或電腦、有些人選擇手機,但大部分人可能全都會用到。Kobo認為不論讀者喜歡用什麼裝置,都要能夠提供他們優質的電子書。

廣大的藏書量:Kobo已有超過兩百萬本電子書,服務超過兩百個國家的讀者。唯有提供優質(紐約時報暢銷書、得獎書與經典書)且大量的藏書才能吸引到大量的讀者。

2010年3月,Kobo更進一步推出電子書閱讀器-Kobo eReader,雖然5月才正式販售,但拿到測試機的網站評測結果,均給予相當高的評價。而更重要是,Kobo eReader的定價是$149,還送上100本免費電子書。僅約台幣5,000元的定價,甚至比許多台灣品牌的閱讀器更便宜。

4月3日iPad上市前,Kobo推出的iPad版App獲得蘋果審核通過。由於無法拿到iPad實機測試,Kobo員工自己都十分好奇Kobo在iPad上的真正模樣,於是特定前往美國,在第一時間購入iPad來當下測試。不論是手機,還是筆電,或是閱讀器,Kobo務求讓讀者能在各式新裝置上看到Kobo電子書,力圖真正做到eReading, anytime, anyplace。

Kobo在部落格中提到,電子書平台之間的價格競爭將越來越少(美國五大書商宣布在各平台的書價將統一),吸引讀者的新競爭點則是購買體驗、閱讀體驗、裝置涵蓋度以及賦予使用者的自由度。

根據Kobo對讀者調查研究顯示,對讀者來說,並不奢求近乎免費的價格,只要價格合理(約$10美元或加幣)、好買、好讀、且能在各種裝置上閱讀,他們就願意付錢。未來如果能加上借書、賣二手書等更加自由的功能,當然對消費者來說會更有吸引力。

台灣的電子書平台,是否也能向Kobo看齊呢?

2010年4月9日

在iPad上市一週之後...

台灣時間4/9的凌晨,Apple發表了最新的iPhone OS 4.0。但對於數位出版產業來說,有些數字比起iPhone作業系統更值得我們關切。 數字1 首日售出三十萬台iPad,至4/8已經售出四十五萬台iPad。 數字2 目前為止,已售出五千萬台iPhone;若記入iPod Touch,則是八千五百萬台。(在更新到OS 4.0之後,它們全都可以下載iBooks了。) 數字3 首日iPad應用程式的下載次數超過一百萬,至今超過三千五百萬次。其中iBooks(Apple的電子書店)被下載超過六十萬次。 數字4 在15個國家的App Store下載排行榜當中,書籍類的應用程式當中,Marvel Comics佔據了8個國家的下載第一名!(加上4個第二名,2個第三名。)相對的,Kindle for iPhone得到3個第一名,5個第二名、5個第三名。 除此之外,Apple也推出了廣告銷售服務,iAd。廣告主可以選擇在應用程式當 中播放更多互動性的廣告(而非只是把使用者帶到其他網頁去。)這些廣告看起來會更像是「應用程式中的應用程式」。 玩具總動員3的「廣告」 廣告收入的60%給應用程式開發者,所以可想見免費應用程式即將充滿這些廣告。但對於廣告主來說,則又是一個能夠接觸到上千萬人的新機會了。 資料來源: ‧iPhone OS 4發表會影片Engadget各國App Store下載排行榜

2010年3月31日

iPad,出版業賺錢新希望

iPad,這樣一台未上市也不知會否熱賣的產品,出版業能將希望寄託在它身上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更精確的說法是,出版業者們相信,更加生動、更多互動的新廣告模式,才是出版業者真正的希望。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時代雜誌(TIME)、連線雜誌(Wired)、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都推出了新的廣告方案來搶占iPad使用者的眼球。

時代雜誌:一則廣告20萬
時代雜誌已與聯合利華(Unilever)、豐田汽車(Toyota Motor)、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簽約,在前八期iPad版時代雜誌上放置廣告,每一則要價20萬美元。

連線雜誌:多買幾頁,廣告升級
如果購買8頁以上廣告的話,廣告主即可享用影片或是其他iPad特有的功能。這種定價方式在過去的紙本時代可是做不到的。

運動畫刊:透過遊戲,體驗產品
時代集團(Time Inc)旗下的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則是像廣告主展示三種廣告草案。其中之一是將iPad的賽車遊戲與Ford的Mustang車款作結合。當消費者玩賽車遊戲時,可以自行搭配車身顏色、輪胎款式,描繪出心中最理想的車款。
Sports Illustrated的平面電腦版雜誌

雖然以iPad的價位及客群來看,短時間內難以成為iPod那樣大眾的產品,能為整個出版業帶來的廣告收入有限。

但對出版業者來說,在印刷品廣告飽受威脅之際,思考與學習提昇內容與廣告的互動性,給予消費者更好的閱讀體驗,卻是刻不容緩的。

畢竟能夠搭載這些互動數位廣告的裝置只會越來越多,缺乏這種技能的公司,將會在這即將崛起的新市場中缺席。

資料來源:
WSJ: Magazines Use the iPad as Their New Barker

延伸閱讀:
Wired! 永遠連線的數位版《連線》雜誌

update: PC Magazine的iPad使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