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3日
Wired!永遠連線的數位版《連線》雜誌
隨著iPhone和閱讀器愈來愈普及,讀者看雜誌、讀新聞和消費資訊的方式與以往大不同。一個雜誌社,一個過往以生產紙本內容的雜誌,該如何改變出版型態,讓讀者不論在紙本,在各種新興的數位載具上,均能繼續產生連結,繼續影響讀者?
2010年夏,美國的《連線》(Wired)雜誌將推出數位版本。從介紹影片中可看到,擅說故事且長於用圖表傳達資訊的《連線》,利用更豐富的圖片、短片、360度模擬解說來做報導。不僅報導如此,廣告也更活潑,更具說服力(這真是廣告主最愛啊)。
瀏覽的介面上,充分運用互動和多觸控。上下均有按鍵,讓讀者可以隨時瞥見雜誌的每一頁內容,方便快速瀏覽,找尋想看的。社群分享功能當然少不了,Twitter和Facebook等均內建,讓讀者隨時將《連線》的內容,推介給自己的好友。
總編輯安德森(Chris Anderson)說,等了15年,終於可以提供讀者最多面向的報導。15年?!2001年從《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轉戰到《連線》的安德森,等待多元的數位出版,原來已如此之久!
從介紹影片看來,數位版的《連線》雜誌,真真實實地永遠連線,連著網路...。當然,另外的啟示就是,所有的雜誌工作者在工作流程上,都會有很大的變化。業務需要開始懂得賣互動(影音+3D+觸控)廣告,記者想題材和產生內容的方法、後製人員的製作方式和表現手法,都會與紙本大不相同。
延伸閱讀:
‧ Demo of Wired Magazine on an iPad
‧ Wired demonstrates iPad version of Wired magazine
2009年6月10日
五月論壇:王逸麟,遠流紙本書數位化的歷程
出版界裡領頭開始數位化的企業,遠流算是數一數二。
將數位出版分為四大類,原版型、加值型、改作型(動畫繪本)、原創型電子書,然後又論及數位出版的共通核心:版權...,遠流文化的數位內容研發部營運總監王逸麟,在這場20分鐘的演講中,分享了遠流從紙本出版逐漸跨入數位內容經驗。
他表示,數位內容最花錢的就是檔案的管理和儲存,也談到Kindle電子檔Mobi與ePub的淵源等...,靜下來聽聽他的經驗分享,受益多多!
2009年6月4日
五月論壇:祝本堯,出版流程改變計畫
五月論壇時,城邦文化數位出版部資深經理祝本堯為大家解讀:當出版遇上數位化流程時,該怎麼做。想要了解什麼是「活化付梓、反向殺青」?想要了解如何再利用內容元件?看一遍他的演講,絕對值得!
延伸閱讀:城邦文化數位出版部資深經理祝本堯演講投影片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