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9日

無所不在的數位閱讀體驗-Kobo


2008年9月,加拿大最大的實體書店Indigo遭遇一個問題:「如果接下來紙書銷售量在未來五年之間,每年都會下降5%~10%,我們該怎麼做?」

Indigo的回答是,與其將市場讓給別人,不如成為自己的競爭者,跨入eBook產業。這,就是Shortcovers(Kobo的前身)的由來。

2009年2月,Shortcovers上線時以支援智慧型手機iPhone、Android、BlackBerry與Palm Pre要目標,因為這樣可以讓想買電子書的人,以手邊現成的工具就可體驗電子書。同時其電子書平台,也支援Mac、Windows PC、以及Sony的eReader閱讀器。

2009年12月,Shortcovers改名為Kobo,正式從Indigo spin off,成為獨立經營的公司。

Kobo最強調的價值有三點:
開放格式:Kobo的電子書採用開放的ePub格式,只要支援ePub格式的裝置(包含電腦、電子書閱讀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都可以閱讀。

任何裝置都可閱讀:因為讀者們仍在摸索適合自己的閱讀裝置,有些人選擇閱讀器或電腦、有些人選擇手機,但大部分人可能全都會用到。Kobo認為不論讀者喜歡用什麼裝置,都要能夠提供他們優質的電子書。

廣大的藏書量:Kobo已有超過兩百萬本電子書,服務超過兩百個國家的讀者。唯有提供優質(紐約時報暢銷書、得獎書與經典書)且大量的藏書才能吸引到大量的讀者。

2010年3月,Kobo更進一步推出電子書閱讀器-Kobo eReader,雖然5月才正式販售,但拿到測試機的網站評測結果,均給予相當高的評價。而更重要是,Kobo eReader的定價是$149,還送上100本免費電子書。僅約台幣5,000元的定價,甚至比許多台灣品牌的閱讀器更便宜。

4月3日iPad上市前,Kobo推出的iPad版App獲得蘋果審核通過。由於無法拿到iPad實機測試,Kobo員工自己都十分好奇Kobo在iPad上的真正模樣,於是特定前往美國,在第一時間購入iPad來當下測試。不論是手機,還是筆電,或是閱讀器,Kobo務求讓讀者能在各式新裝置上看到Kobo電子書,力圖真正做到eReading, anytime, anyplace。

Kobo在部落格中提到,電子書平台之間的價格競爭將越來越少(美國五大書商宣布在各平台的書價將統一),吸引讀者的新競爭點則是購買體驗、閱讀體驗、裝置涵蓋度以及賦予使用者的自由度。

根據Kobo對讀者調查研究顯示,對讀者來說,並不奢求近乎免費的價格,只要價格合理(約$10美元或加幣)、好買、好讀、且能在各種裝置上閱讀,他們就願意付錢。未來如果能加上借書、賣二手書等更加自由的功能,當然對消費者來說會更有吸引力。

台灣的電子書平台,是否也能向Kobo看齊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