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 數位創新盃 全國電子書設計大賽

2024年10月11日

【2024國際論壇】KPA來台分享圖書定價制度對韓國出版業的影響

疫情期間,讀者閱讀時間及使用電子書的比例,均雙雙上升。疫後兩年的出版業,又出現什麼變化?實施圖書定價制及統一書價多年的日韓,帶來什麼影響?加上數位浪潮來襲,給日韓台三地的電子書市場帶來什麼變化和省思?
由於山陀兒颱風來襲,由台灣數位出版聯盟、台北書展基金會、國家圖書館主辦的國際論壇,以「疫後日韓台出版產業的變化」為題,10月2日邀請日韓台三方專家業者齊聚,改成以線上方式舉行,包括:講談社出版營業本部數位營業第一部副部長井村達朗、韓國出版協會資深研究員蔡雄竣、大塊出版董事長郝明義,來分享三地圖書定價制的看法,以及株式会社ボイジャー代表取締役社長鎌田純子、韓國出版協會研究員金承奎、台灣經濟研究院文創產業組賴逸芳組長,分享對三地電子書市場的觀察及趨勢,6場演講場場精闢且精彩。

由台北書展基金會、數位出版聯盟、國家圖書館於10月2日主辦國際論壇第二場「圖書定價制度對韓國出版業的影響」,由韓國出版協會資深研究員蔡雄竣介紹2003年到現在的圖書定價制度。他提到,圖書定價制是韓國出版業及書店團結起來而實施的制度,目的是為了保障圖書作為傳播知識的媒介,限制大型書店及出版社的折扣,在2014年出版振興法立法後,從折扣競爭變成是內容競爭,以確保出版生態性的多樣性,而2018年自律協議也包括商品及聯名卡等信用卡的點數使用等,第三方提供的折扣僅限於售價的15%,書籍不能做為免費禮物贈送,電子書的租賃期限制為3個月等。

蔡雄竣表示,定價制實施後市場也發生了變化,例如2014以前韓國暢銷書是折扣高的書,而2019年後暢銷書就變成是新出版的圖書,此外,出版社收入也有增加、調查顯示50%作者認為版稅增加,全國文學作家協會也公開聲明表示保障了作者人權及財產權。圖書定價制,有利於小型及獨立出版社活躍,可引進更多不一樣類型的書籍,此外,韓國三大書店的包括教保、阿拉丁及YES24營收亦有成長,在圖書館的部分,95%圖書館是從當地的書店獲得圖書供應,強化公共圖書館與當地書店合作,於消費者立場,有些讀者覺得定價制不好,是因為實施後圖書價格上升,不過從2000年到目前,價格波動已走進穩定期。雖然韓國整體對於定價制看法不同,不管是作者、出版社、圖書館及讀者覺得要積極利用有限制的折扣活動,從2017、2020、2023都實行每三年一次檢討及聽取市民意見進行法案修訂。

圖書定價制也面臨許多挑戰,包括:2023年韓國成人閱讀率只有43%,有人反應會不會是因為書變貴,才減少閱讀量,經過受訪後,只有1-2%認為是書太貴不讀書,由於定價制限定12個月內直接及間接折扣15%,若12個月後,想改變價格,需收回所有書籍再次定價銷售,因此出版社也會面臨庫存壓力;在圖書館的部分,因為定價制有限制折扣,無法購買更多新書,導致讀者較來越少借閱,可能也需要討論相關機制來保護圖書館館藏。

此外,2020年韓國網路小說家向法院提出圖書定價制違反了追求幸福權及公民權。因為韓國網路小說也可以申請ISBN,屬於圖書定價制適用對象,韓國法院否決了小說家,說明圖書定價制是要防止大型書店壟斷,及擴大文化多樣性。韓國政府公告表示,若是網路小說及網路漫畫不適用定價制會影響利害關係,因為電子書及紙本書是有折扣限制,現在也有出版商有集結起來希望不用受到定價制影響,因此2024年圖書定價制27-2條加了限制的審查,27-7條,增加了電子出版品需要在銷售網站以消費者可以識別的方式標明價格。

蔡雄竣說明圖書定價制的修訂,以讀者調查來說,一般是正面評價,但網路上有不同反應,因目前沒有正確統計,很難判斷,加強讀者、書店及出版社互相溝通,最終會得到好的效果,對出版產業是很重要影響。因為讀者評價很重要,所以圖書定價制的實施,讓讀者理解是很重要的。


本篇原刊登於內容最前線(https://news.readmoo.com/2024/10/08/international-conference-2/),經授權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