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2日

Social DRM-君子會愛,小人會怕的DRM模式

數位內容,究竟要DRM還是DRM Free,從MP3吵到eBook,一直難有個定論。 對內容供應商來說,DRM Free就像把命脈交在陌生人手中,不知道哪一天會在某個論壇或P2P軟體上看到辛苦生產的內容被無斷轉載,而你一毛錢都收不到。但對消費者來說,各式各樣的DRM機制反而帶給正版購買者許多不必要的困擾,甚至出現「買了正版卻不能用,只好上網抓盜版」的荒謬結果。 因此近年來誕生一種稱為Social DRM的技術。具體作法有很多種,但基本精神並非傳統的「不讓你看」,而是讓你「不敢亂傳」。也就是說,合法購買的使用者,可以在任何軟體、任何裝置上閱讀。但是檔案中卻嵌入購買者的個人資料、交易序號...以及各種可追蹤的訊息。一旦偵測到該檔案廣為流傳,就可知道是從誰手中流出來的,人贓並獲。 也許使用者會跟三五好友分享檔案(就像紙書一樣),但放到p2p網站上?可能要有相當大的勇氣。 今年IDPF在紐約書展的研討會當中,也有談到Social DRM的議題。Ronal Shcild以德國電子書平台Libreka!的經營經驗為例,介紹Social DRM的優缺點及成果。以下為其演講投影片,重點節錄如下:
Libreka-Social DRM and EPUB
Libreka!的合作夥伴有1,300家出版社、600家書店及2000個網站。
Hard DRM帶給讀者的不便:
  1. 需要另外安裝軟體
  2. 註冊兩次(也許是指購買帳號和Adobe的帳號)
  3. 需要選擇特定的閱讀器以及相容的檔案格式
Social DRM帶給讀者的好處:
  1. 可在所有裝置上閱讀
  2. 可任意使用檔案
  3. 沒有限制的列印、複製、儲存
Social DRM怎麼做?
  1. 看得見的浮水印(例如logo)
  2. 插入看不見的浮水印(例如空格、密碼...)
  3. 交易資訊(例如購買者姓名、交易序號...)
所以Social DRM對出版社與讀者來說,是雙贏的選擇:
  1. 跨平台、跨裝置相容的檔案,帶給讀者最佳的使用體驗
  2. 從人性及各種浮水印的技術來嚇阻盜版行為,並且能夠追蹤盜版檔案
  3. 有可能激發出更多創新的商業模式
Social DRM真的可靠嗎?
在六百多個網站上追蹤的結果,發現以Social DRM方式賣出的書,沒有偵測到任何一個盜版檔案!(不過這可能有完全相反的解讀方式...)
無論Social DRM是否真如Ronal Shcild所說的那麼有效。過去的經驗已經證明,熱門的內容始終會被盜版、不熱門的內容甚至沒人願意盜版。DRM機制阻擋盜版的能力不得而知,但阻擋消費者的效果倒是各擅勝場。更別提那些昂貴的技術授權金...。
國內或許還未能立即接納Social DRM的作法。但未來在建置新平台或新服務時,相信Social DRM會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方向。
P.S.更多IDPF研討會的投影片檔在這裡,請自行享用。
參考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